人民时评:打防结合,惩治电信网络诈骗
导读:打防结合、预防为先,通过群防群治着力构建全民反诈防骗新格局,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案件发生,才能更好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
打防结合、预防为先,通过群防群治着力构建全民反诈防骗新格局,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案件发生,才能更好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
随着互联网和电信产业的迅猛发展,电信网络诈骗(简称“电诈”)已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之一。今年以来,各地公安机关在对电诈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的同时,创新方式做好预防犯罪、减少犯罪工作,收效良好。
在某地,一种定制鸡蛋外壳上,印有各种好记易懂的防电诈警示标语,公安机关免费发放给群众,尤其受到老年群体的欢迎。民警表示,老年人易受此类犯罪侵害,但传统的反电诈宣讲效果不佳,如今这种为老年群体量身定制的“精准投放”,一经发明就起到良好效果,在全国很多地方得到推广。从为老人送上小小的鸡蛋,到针对年轻人习惯让民警出演反电诈短视频,形式上的创新,将过去“追着宣讲”的普法变为群众的主动参与,让预防电诈犯罪真正见到实效。
预防和打击必须走到犯罪的前面。司法实践表明,利用通信和网络技术,电诈犯罪能够对不特定多数人群实施远程、非接触式诈骗。较之传统犯罪,这一犯罪行为成本低、迷惑性强、传播速度快,手法不断翻新。当前,电诈犯罪上下游已经发展成一条紧密关联、相互协作的黑灰色“产业链”,令人防不胜防。面对层出不穷的犯罪手法,只有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,才能有效应对。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反电诈常常是与犯罪“你追我赶”的科技较量。从提高堵截能力让诈骗软件下不了、诈骗网站登不上,到及时推送预警信息、劝阻群众免于被骗,再到完善止付冻结工作机制守住群众“钱袋子”,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。不仅如此,电诈背后还隐藏着窃取个人信息、提供技术支持、进行转账洗钱等上下游犯罪,亟待从根子上予以斩除。加快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更好赋能反电诈工作,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,形成上下联动、相互支撑的全国一体化打击犯罪格局,才能对电诈犯罪及其上下游“黑灰产”施以全链条打击和治理。
互联网时代,如何让反电诈宣传入脑入心?如何及时发现并对潜在受害群众发出预警,确保劝阻措施落实到位?解答好这些问题,来自基层实践的智慧常常让人眼前一亮。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,事后打击不如事先防范,快破案不如不发案,多追赃不如不受骗,再先进的技术也取代不了基层工作者在预防犯罪上因地制宜、因人制宜的创新。打防结合、预防为先,通过群防群治着力构建全民反诈防骗新格局,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案件发生,才能更好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。
利民之事,丝发必兴;厉民之事,毫末必去。反电诈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,一刻也不容懈怠。无论是强化打击、坚决遏制电诈犯罪,还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反电诈宣传,都需要不断创新治理思路与方法。与此同时,也需要创新治本之策,引导广大群众擦亮眼睛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、财富观,着力营造诚实守信、勤劳致富的良好风气,努力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违法犯罪的土壤,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。

评论( 0 )
-
登录 后参与讨论
您可能感兴趣
-
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落实
2022-05-09 18:50评论 0 | 阅读 5185
-
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技能?
2022-04-27 14:44评论 0 | 阅读 4598
-
网评: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,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
2022-04-25 12:10评论 0 | 阅读 5791
-
人民网评: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顽疾要齐抓共管
2022-04-21 11:16评论 0 | 阅读 6582
-
治理电信网络诈骗,让“天下无诈”照进现实
2022-04-20 17:52评论 0 | 阅读 5452
-
央视网评电信网络诈骗:你比你妈更容易被骗
2022-04-18 14:22评论 0 | 阅读 5117
-
人民公安报评论员:不断把打击治理工作向纵深推进
2022-04-12 13:15评论 0 | 阅读 5840
-
IT青年沦为电信网络诈骗帮凶 代表:源头治理完善法规
2022-03-22 10:22评论 0 | 阅读 6599
-
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分析、审判与治理
2022-03-03 09:35评论 0 | 阅读 8521
-
法制日报: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保障群众财产安全
2022-02-20 09:28评论 0 | 阅读 8315
-
崔某某等22人电信网络诈骗案,起组织、管理作用是认定主犯的关键
2022-02-06 22:05评论 0 | 阅读 12411
-
【防范电信网络诈骗】人在江湖飘,不懂反诈必“挨刀”
2022-02-03 20:20评论 0 | 阅读 10599
最新评论